润饼皮要薄得可以透光且不能破
将米粉炸至酥脆,加上砂糖与海苔拌匀
润饼菜的内馅原料大多为应季的时令食材
润饼菜寓意“包金包银”,既好吃、好看,又营养均衡
将食材分别切成丝,随后进行拌炒
清明前后海蛎肥美,海蛎煎也是内馅“配角”之一
包润饼时要先撒上米粉海苔,依靠海苔来吸收其他内馅的多余油脂
依次搭好馅料,最后将饼卷成圆筒状
在清明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里,除了扫墓祭祖外,泉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吃润饼菜和清明粿。
渊源:寒食节催生
清明前一两日,为古代的寒食节,相传古人为纪念春秋时被晋文公烧死的介之推,实行禁火冷食,要到清明的中午才能重新举炊,由此便催生了不少在寒食节特有的食物,润饼便是其中之一。
关于“润饼菜”的起源,大概可从唐朝诗人杜甫的一句诗“春日春盘细生菜”找到线索。相传古代中原祭祀春神要献“春盘”,盘中有大葱、小葱、小蒜、韭菜、芸苔(现叫花椰菜)、胡荽(现叫芫荽或香菜)这六种有辛味的蔬菜。而光吃六辛难以下口,于是人们逐渐将“春盘”发展成春饼,用这六种菜配合其他食材用面皮卷着吃。
“唐宋时期,因中原人们南下迁徙,春饼随之流入了闽南地区,成为闽南润饼菜的前身。”泉州民俗专家傅孙义介绍说,随着中原人定居泉州后,润饼菜这一传统食物也落地生根,在清明时节,便成为家家户户祭祖的必备祭品。
民间还传说,润饼菜是由明代厦门才子蔡复一的夫人首创。相传蔡复一是一个独眼跛脚的残疾人,虽然他才华横溢,为人耿直,却屡遭奸臣陷害。因听信谗言,皇帝要求蔡复一整理抄写朝廷历年来的文书,且要他在四十九天内完成九大箱的文书,否则,以违抗圣旨论处。
为了完成任务,蔡复一废寝忘食,昼夜双手齐书,难得有歇息吃饭的时间。蔡夫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一天,她想出了一个妙法:把面粉搅成糊状,在热锅上轻轻一抹,做成一张张薄薄的面皮,再把各种菜切细,炒成烩菜,然后用面皮把烩菜卷成圆筒状。每天用餐时,蔡夫人双手捧着“薄饼”喂丈夫吃,这样既不影响工作,又不耽搁吃饭。在夫人的照料和协助下,蔡如期完成了朝廷的使命。从此,蔡夫人做“薄饼”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傅孙义说,由于其白皮红馅的特征,也被赋予了“包金包银”的招财寓意,深受泉州人喜爱。如今除了清明节,许多老泉州人在除夕也会做着吃。而从现代营养学来看,润饼菜荤素搭配得当,营养均衡,不失为一道既美味又营养的美食。
润饼好吃,但要做出一卷地道的润饼菜,却并非易事,从饼皮到内馅制作,甚至吃法,都很有讲究。
配料:薄饼配时令食材
润饼皮可谓润饼菜的“灵魂”,搅拌面粉时要适度,不能太干也不能太稀。
而润饼菜的内馅原料大多以应季的时令食材为最佳选择,传统的润饼菜里大多包含了胡萝卜丝、春笋丝、高丽菜丝、绿豆芽、豌豆、豆腐干、香菇、猪肉、虾仁、蛋皮丝等食材,而清明前后正值海蛎肥美的季节,海蛎煎也是不可或缺的内馅“配角”之一。
此外,香菜、大蒜、花生、海苔以及米粉,也是制作润饼菜重要的辅料。
制作:馅料分类拌炒
制作润饼菜的内馅大致分为两个步骤:切丝、拌炒。
首先要将胡萝卜、豌豆、豆腐干、香菇等食材分别切成丝,随后分别进行拌炒,再分装入盘,如果想要让各类食材较为统一,也可混合拌匀。这样一来,胡萝卜的甜味、香菇的香味、笋丝和高丽菜的脆甜、猪肉和虾仁的甜味才能得以保留,令馅料的口感变得丰富起来。
而辅料方面,要挑选炒熟的花生,将其磨成粉后,与砂糖混合,制成花生糖粉。再将米粉炸至酥脆,加上砂糖与海苔拌匀。最后,再备一些蒜、芫荽和香菜。
吃法:饼包馅有顺序
当饼皮与馅料准备好后,便到了卷润饼菜的环节。将薄薄的润饼皮摊平,先撒上一层酥脆的米粉海苔,依靠海苔的“吸附力”来吸收其他内馅的多余油脂,这样即便馅料有过多的汁水,入口时,也会因海苔的中和而变得爽口,油腻感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随后依次撒上花生粉末,以及由胡萝卜等烩煮成的主馅料,最后点缀一些蒜白和香菜,卷成圆筒状,双手握好,一卷美味的润饼菜就成了。还可根据个人的口味添加一些蘸料,例如芥辣、辣酱、甜酱等。
吃润饼菜时,最好能搭配米汤或白粥,这样一来,不仅能解腻,亦能促进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