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高跷俗称缚柴脚,是我国各地广为流行的一种舞蹈形式,是春节、元宵节、庙会等节曰里深受群众喜欢的一种民间舞蹈。踩高跷的队列在街头行进中,沿途的大商号在门前设八仙桌,摆上茶水、点心,放鞭炮道辛苦,表示慰劳。高跷队在此稍做逗留,表演答谢。一般采用一字长蛇阵的单列,在繁华拥挤地段采用双人并列队形,步子变换为走八字。一拨儿高跷人数不定,一般十几人。身量高的踩低跷,身量矮的踩高跷。 表演者是传统戏装打扮,浓妆艳抹,手持各种道具,跟着音乐 、戏曲做表演,而且往往装扮戏曲折子,如《大闹天宫》、《八仙过海》、《水漫金山》等等。踩高跷的角色,因为各自身份不同,所以造型各异,高低不一。由于这些表演诙谐有趣、粗犷喜人、声情并茂,一向为人们所喜爱,精彩的表演往往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踩高跷怎么来的呢?相传很早以前,天下一连三年大旱,颗粒无收,饿死的黎民百姓成千上万。皇帝闻之,即下了一道圣旨,开仓放粮。但有一知府存粮百石而一粒不放,非但如此,还拼命抬高粮价,抢发灾荒财。当地有一青年,姓高名跷,天生一副侠义心肠,见知府如此凶狠,决心偷其粮食救济灾民于饥饿之中。然而,知府粮仓周边尽筑高墙,怎样才能进去?一日高跷上山砍柴,悟出用树杈作攀沿高墙之用。他砍下两根树杈在山上勤学苦练,终于练就树丫绑在脚上行走自如、蹦跳如飞的本领。此后,他日复一日在夜间翻过知府粮仓高墙窃取粮食救济受饿村民。终一日,被知府护卫发现,用绳索将其绊倒抓获投入监牢,并处以斩首。 消息传到乡邻中,大家寻思搭救高跷良策。一老者提议,全村青壮年学成高跷踩树杈的本领,行刑之日营救高跷。数月后,知府扬威耀武将高跷押赴刑场。谁料,午时三刻未到,场外涌进一大群踩著高跷的青壮年把高跷紧紧围在中间,一边与刽子手博斗,一边掩护高跷逃离刑场。知府见状,气得七窍生烟,无可奈何。 此后,人们为纪念高跷,即将踩树杈,取名为“踩高跷”。每逢节日村村寨寨都踩高跷,扭秧歌,玩杂耍,热闹一番。踩高跷庆节日之风俗世代相传,久演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