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安市丰州镇金鸡村后九日山上,山有东、西、北三台,自晋以来,即有人登台游憩。“山中无石不刻字”,现存北宋至清代摩崖石刻77方,碑刻7方,分布于东西两台,以宋刻居多,其中航海祈风石刻10方,记载自南宋淳熙元年(1174)至咸淳二年(1266)泉州市舶司及郡守等地方官员为番舶祈风的史实,是研究宋代泉州港海外交通的珍贵史料,也是中国人民与亚非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书法有真、行、隶、篆,以宋蔡襄、苏才翁、苏绅及清代马负书等名家为著。199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曾登山参观,并留下20多国专家联名签署的登游纪事摩崖石刻一方。
西峰之巅有石佛岩,五代陈洪进镌造,有印度高僧驻锡翻译经书的“翻经石”遗址;山下有闽南最早、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一289)的佛教寺庙延福寺,以及唐代高士秦系、欧阳詹、韩偓、谪相姜公辅、宋代李邴、朱熹、陈知柔等名人名胜。九日山地处南安丰州镇,距泉州市区仅7公里,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晋代永嘉年间,中原板荡,部分衣冠士族南渡入闽,沿南安江聚居,每于重阳佳节到此,登高远眺,寄托乡思,久而成习,故称此山为“九日山”,此为九日山命名之由来。九日山高约八十余米,多巨岩悬崖,分东西北三峰。山后戴云山脉迤逦自闽中腹地,山前晋江流水蜿蜒于泉州平川,山川相思树掩映摇翠;山下金溪江碧波荡漾、峰峦映发、奥衍明秀,隐为一区的风光旖旎的迷人景色,吸引了众多游人来此登临栖憩,成为闽南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仙是不存在的,而名士高人在中国则比比皆是,九日山也是一样,山之西峰因唐朝诗人秦系在此隐居而名“高士峰”,山之东峰因唐朝宰相姜公辅遭贬来泉,寄迹于山中直至老死而得名“姜相峰”。北峰连结东西二峰,三峰环抱之中有一坞,称白云坞。
九日山素有“山中无石不刻字”之誉,据《南安县志》记载:“自晋以来,士大夫避世氛多游息赋咏于此,至唐而益盛,笔墨与兹山并传。”唐、宋、元、明、清均有,至今尚存75万。这些石刻群中,最珍贵最有价值的是宋代的海交祈风石刻,共有13方。海交祈风石刻又分“回舶祈风”和“遗舶祈风”两种,记载从北宋至南宋160多年间,泉州地方官吏为番舶祈风的史实,是宋代泉州对外贸易物证的珍品,是我国古代海外交通文物的瑰宝,也是我国同亚非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同时也证明了九日山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