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胜巷位于朝天门东南侧,东接执节巷、模范巷,呈东西走向。在明代时,巷的东段为抗倭名将俞大猷的军队营房驻扎地,被称为“营房街”。后因在巷中居住的21户人家中有18户出过大文人,所以因此巷子被命名为“文胜巷”。
在时光里渐渐沧桑的古厝
经过岁月的变迁,这里的许多古大厝已不存在,而保留至今、规模较大的古大厝当属文胜巷巷头的谢宅。
该大厝皆朝北向,为三进建筑,是保留较完整的明清古厝,不过,右边的护厝也早已被拆掉;古厝里的部分房间,只剩残垣断椽,被风雨锈蚀得黑迹斑斑,难辨本色,没有想象中的“书卷气”,只有院落里的平淡生活和故事碎片——屋子里住了几户老人家,平均年龄80多岁,年龄最大者97岁,他们在这里养老,自食其力,自得其乐。记者走访时,他们正煮花生、晒花生,有几位老奶奶正在腌制姜片做配菜,生活很简朴。他们笑呵呵地跟我们交谈了起来:“这个姜可是挑最好的,夏天食欲不振时吃一口,可开胃了。”
老人们的儿孙们都已搬离古厝,老人们却因为种种原因,始终不愿从这里搬走。也许他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留恋着这里,毕竟老厝凝聚了他们太多的岁月记忆与情怀。他们嘴上反复念叨着:“不习惯住现代楼房,还是住这里舒服。”
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们对于参观者,始终流露出一种朴实的热情,“听说这里最早是白石墙裙、红砖墙面,屋上铺板瓦、筒瓦,屋脊高起,双头都有石雕,非常漂亮。”住在这里的一位老先生表示,现在的古厝是曾遭破坏后重修的。
可惜,一切美好的描述都只能存在记忆中,流逝在那些过去的时光里。
在这条“盛产大文人”的文胜巷内转悠,坐落于巷口的文胜宫最显眼。
文胜宫掩映在一片红墙黛瓦的古厝与新建的现代居民楼中。宫的入门上方悬挂有“文胜宫”的横匾。
走到宫里,仿若走进另一个世界:与外面的喧闹相比,这里显得格外清静。整座宫坐东朝西,建筑小巧但不失庄严。只是令记者奇怪的是,宫里供奉的既不是佛也不是仙,而是唐玄宗时期的宫廷乐师雷海青(田都元帅),配祀文武王公、苏夫人妈和土地公。
一打听,原来关于文胜宫,流传着一个令人动容的忠烈故事。传说这位田都元帅雷海青文武双全、能歌善舞,被唐玄宗赐封为状元及第、翰林院大学士,掌管宫廷歌舞和梨园戏剧。雷海青创作了大量的歌舞乐曲,改革了许多戏剧乐具,徒弟遍及八闽,成为一代戏剧、音乐大师。“安史之乱”发生后,悲伤的雷海青用琵琶抵抗贼人,拒绝为安禄山弹琴作乐,最终遭凌迟处死。唐皇感于雷海青的忠贞不屈,追封他为“唐忠烈乐官”。相传,他死后曾多次显灵,暗助郭子仪反攻长安叛军。后来郭子仪向皇帝请封,唐肃宗便封雷海青为“田都元帅”。民间敬重他保国安民,于是为他立祠祭祀,祈求地方安定、安居乐业。
如今,文胜宫周边已成为居民的聚集地,宫里宫外每日呈现热闹的景象。
从南俊新街中后段的一处巷口往内拐,便是执节巷。巷子的名称读起来有些拗口,其实背后还有着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传说。
据有关资料记载,这与南宋时期曾任兵部侍郎的泉州人诸葛廷瑞有关。南宋时期,金国入侵,适逢金世宗病逝。于是,无奈之下,南宋皇帝只得派诸葛廷瑞出使金国。来到金国后,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下,面对金国君臣上下的威胁和侮辱,诸葛廷瑞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退缩,相反他以不卑不亢的气度与风范,令盛气凌人的金人一时无计可施。不辱使命的诸葛廷瑞,最终受到了皇帝的重用。后来,为了纪念诸葛廷瑞所作出的贡献,后人在其故里立下了“执节”石牌坊,同时还兴建了“执节宫”。
沿着执节巷往里走,街旁两侧的房屋,大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修建,红色的砖瓦,绿色的窗棂,让人不禁将思绪拉回到那个年代的泉州生活。走不远,便能隐约看见一座寺庙,与一排房屋并排,静静地坐落在巷中的一隅。抬头望去,方才知道这座寺庙原来就是“同莲寺”。
据了解,同莲寺原名洞灵庵,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928年,由开元寺转逢和尚对其修葺扩建,此后,便改名为同莲寺。在此之后,同莲寺还经历了多次重修。特殊的历史时期,寺宇遭到严重破坏。所幸的是,转逢和尚的弟子——新加坡侨僧广净法师捐助资金翻建,重修工程历时两年,并于1987年竣工。
1993年,侨僧广洽长老、依莲贞士回国观光。他来到这座年久失修的同莲寺,当时,庙堂周边民房建筑皆高出庙宇,使同莲寺显得更加黯淡。而寺中蚁患蔓延的景象,更是让他颇受触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侨僧广洽长老、依莲贞士最终倡议再次重修同莲寺,广净老法师则再次倾力相助。经过这一次次的修葺重建,同莲寺终于得以逐步建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规模。
如今,同莲寺恢宏壮观,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由山门、韦陀殿、大雄宝殿、东西两厢、转逢和尚纪念堂、功德堂、藏经阁等组成。寺内建筑各自独立、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布局得体。殿宇楼阁构造独特,雕工细腻精湛。其中,韦陀殿与山门连为一体,呈长方形,大雄宝殿则为正方形,皆为重檐歇山顶、翘脊飞檐、雕梁画栋、镂刻堆剪、金碧辉煌。殿内的三世佛、观音菩萨、阿傩迦叶、善财玉女、护法神等塑像或鎏金,或彩绘,皆为脱胎塑像,独具特色;新加坡侨僧所赠送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两尊铜像胸广腰细,有异于其他寺院的塑像;两壁厢龛中有十八罗汉瓷塑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梁柱间有八个飞天舞伎,斗顶莲斗、两手前伸、面容姣好、衣带飘曳,造型生动美观。寺中楹联皆出自名家名僧之手,立意深远、禅味浓郁。世界僧伽协会会长瑞今法师联曰:“同发菩提心,修成圆满觉;莲结般若子,长成智慧华”;新加坡佛教协会前主席妙灯法师联曰:“同证法身,一今灵山俨然未散;莲开觉路,十方世界稽首皈依”;新加坡名僧广净法师联曰:“功在禅门,长培福果;德重梵刹,永结佛缘”。妙联佳字,为寺院添增了不少人文景观……
这座藏于市区小巷内的寺庙,青烟袅袅,香火缭绕,时不时从里面传出的梵音经声,令这条巷子增加了几许清净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