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木偶是一种民间工艺品,因产地福建泉州而得名。 泉州木偶系用樟木刻制头坯,经裱背,盖上胶土,磨光,再施以彩绘,配以服饰。泉州木偶形象结构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粉彩工艺,造型优美, 轮廓清晰,线条洗练,彩绘生动,性格鲜明,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当代木偶头制作,在师承的传统技艺基础上,更侧重于夸张与变形,尤为强调性格化和表现力,乃驰名中外的民间工艺珍品。现有面谱达300多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地方色彩,饮誉环球。木偶头雕刻艺术名师辈出,以江加走大师的制品为极品,其遗作280多种,被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保管。 泉州木偶分为提线木偶(头像较大,叫做“傀儡戏”)和掌中木偶(头像较小,叫“布袋戏”)二种;表现者以提线的方法或以手指拨弄,使木偶活动如生。
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据文献记载,至迟于唐未五代已在泉州及周边地区流行。此后历经宋、元、明、清以至当代,传承不辍。至今保存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有剧种音乐“傀儡调”(含“压脚鼓”、“钲锣”等古稀乐器及相应的演奏技法)。同时形成了一整套精湛规范的操线功夫(传统基本线规),以及独具特色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 。泉州提线木偶戏主要传承者——泉州市木偶剧团创建于1952年。建团以来,相继创作排演了大批剧节目,足迹几乎遍及国内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海峡两岸,以及世界五大洲近50个国家和地区。该团还多次进京参加全国会演、调演、献演活动及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春节联欢晚会”等重大艺术活动。2008年8月8日,泉州市木偶剧团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上,向全球40多亿电视观众展示了中国提线木偶戏的独特风采。国际著名木偶大师黄奕缺荣获文化部“特别荣誉奖”及福建省“百花文艺一等奖” 。
布袋木偶戏因为演出使用的木偶,除了头、手掌和脚的下半部以外,手部和腿部都是用布缝制而成的,形状酷似布袋,所以被称为"布袋戏"。布袋戏的表演,主要是用手指活动来操作的,所以又被称为"掌中戏"。 和提线木偶相比,布袋木偶戏中木偶的动作更加节奏明快,迅捷有力。从宋朝开始,布袋木偶戏已经生存了上千年,它以淳朴的艺术风格,灵巧的操纵技艺,生动的木偶造型,在国内外艺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台湾的偶戏当中,布袋戏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表演类型。台湾的布袋戏是闽文化在台湾的移植和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