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队舞盛行于永春,是在农闲、丰收喜庆、迎神赛会、灯会或应丧事主家邀请表演的一种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
相传陈朝被灭后,陈后主之子陈镜台带两个弟弟和族人南逃至今永春蓬壶,并带来宫廷音乐舞蹈,钟鼓为乐。当地人在田间休息或农闲时学着娱乐,就用竹笠当作铜钟来敲击,后改成肩扛锄头,在锄头尾端挂上竹笠,用镰刀敲竹笠,作为击鼓的雏形,口喊“哐哐哐”,代表铜锣声,用石头敲击石头发出“喀喀喀”声,是敲磬的雏形。行进间表演时,为求得平衡,鼓挑后面常挂一坠物。
流传至今,鼓队舞在保留传统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舞步更加矫健优美,既能行进间表演,也能在舞台表演。表演伴奏仍以鼓和打击乐为主,多采用木偶音乐《石桥下》,并增加管乐、弦乐、黄凉伞和南音演唱。表演时,正副鼓手挑着鼓列队两边,手持拨子者居中,依次是手持铜钟、小锣、黄凉伞的表演者,最后是管弦乐队伴奏。舞蹈风格根据钹手演员个子的高低,分为“高人字打”和“矮人字打”。舞蹈动作融入“太祖拳”的某些动律,甚至采用其名称,如“请步”、“三战步”、“人字打”、“青龙滚水”、“画眉踏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