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两会”17日闭幕,由李克强担任总理的新一届政府正式开始其五年任期。作为新总理的“首秀”,李克强在闭幕当天举行的记者会上,不仅成功展示了一位大国总理的风范和魅力,也向外界传达了未来五年新政府的施政理念与思路,传递出令人振奋的讯息。
李克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给人印象最深的几个关键词是“改革”、“惠民”、“公正”。
李克强曾被外国媒体誉为“解决复杂经济社会难题的高手”,而他的解决之道往往就是锐意改革。在过去五年间,几项事关中国发展全局、与民众福祉关系极为密切、同时也是推动难度极大的几项改革,包括住房改革、医疗卫生改革、燃油税费改革、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都是由李克强分管,成绩有目共睹。而从去年十八大连任政治局常委至今,李克强在多个场合强调最多、分量最重的一个词就是“改革”。在17日的记者会上,他又几十次谈到了改革,并指出,“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这既体现出他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清醒认识,同时也宣示了以他为首的本届政府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坚定决心。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在记者会上,李克强主动“约法三章”,承诺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公支出”只减不增,这是与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一脉相承、层层递进的。同时,李克强一一回应了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提高收入等民生问题,坦承不足,承诺要加大工作力度,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可以说,新总理的一减一加之间,体现了“节用”与“裕民”的有机统一,彰显了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此外,李克强提出:“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这显然将维护公平正义放在了政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改革开放走过30多年,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和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增多,维护公平正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唯公然后可正天下”,加大对困难阶层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推动社会和谐公平,将成为新政府的重要政策取向。
当前,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利益关系的调整、民众期待的加大必然给新一届政府带来诸多考验与压力。经济方面,中国虽然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遭遇瓶颈,经济增长面临压力,实现结构转型、产业升级时不我待;民生领域,教育、医疗、住房等仍是困扰中国民众的重大难题;政治方面,公众政治参与热情的增强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必须加速;对外交往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棒杀”与“捧杀”两种声音并存,针对中国的货币战、贸易战越来越多,经济争端、海权纠纷、价值观交锋、地缘战略博弈错综交织,中国的和平发展任重而道远。
面对种种考验,李克强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作为施政理念,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句话表达了应对考验、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当然,这种决心有着充足的底气,它不仅来自于中国领导集体攻坚克难的勇气,更来自于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有理由相信,新一届中国政府将带领中国民众不断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开辟出一条新路。(马浩亮) (原标题:中国新任总理李克强发出改革惠民最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