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强化公众参与 用阳光透明保证公正公平
2011年4月15日上午,合肥市市行政执法机关群众公议工作推进大会在合肥市政务中心举行。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市行政处罚案件群众公议试点工作,部署全市市本级行政处罚实施主体深入开展群众公议工作任务,推动建立健全程序规范、流程公开、公众参与、监督有力、阳光高效的行政执法权力运行工作机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存荣主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雍成瀚作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邹吉昌、市政协副主席郭本道等出席。 会上,与会人员观看了反映群众公议工作的宣传短片;市卫生局、城市管理局负责人和群众公议员代表分别作交流发言。 去年4月,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会同市政府法制办组织市城乡建委、环保局、卫生局、城市管理局四部门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行政处罚案件群众公议试点工作。此举在全国是先行探索,引起了广泛关注。截至今年3月底,4家试点单位共召开群众公议会34次,公议案件114起,执法单位参考和采纳群众公议意见重新作出处理的案件30起,约占提交公议案件总数的30%。今年,我市将在市本级46个行政处罚实施主体中全面开展行政处罚案件群众公议工作。 会上,孙金龙说,市委市政府从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的高度,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认识和实施群众公议工作。一年多来,试点工作富有成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对依法行政、廉洁从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为深入推进这项工作增强了信心和底气。合肥的基本市情决定了广大干部必须更有作为,其中关键就是要以政务公开推动政务环境的提升。“十一五”以来,我们更新观念,突出有效原则,坚持把行政权力公开化作为一个有效举措,营造了一个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围绕与广大人民群众和投资者密切相关的行政执法工作,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奖励等方面,坚持“公平公正、阳光透明”,不断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很多创新之举在全国都是开先河的。 孙金龙指出,从源头加强治理,从外部强化制约,以阳光透明来保证公正公平执法,这是我们开展行政处罚群众公议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们把这项工作扩大到全市46个行政执法部门的基本初衷。要更好地弘扬法治精神,大力推进群众公议工作,认真总结运用我市开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阳光运行试点和开展行政处罚群众公议工作的成功经验、有效做法,并结合实际,进一步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努力使我市群众公议工作从“试验田”拓展为大面积的“丰收田”。 孙金龙强调,要更好地把握关键环节,做到执法过程精细化。特别是,要“规范”,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保证,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备的程序;要“高效”,绝不能因为实行群众公议而影响执法效率,执法过程中要加强统筹协调;要“民主”,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让整个过程在群众的“眼皮”底下进行;要“透明”,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一步提高群众公议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对一些社会高度关切的典型案件,电视台可以对群众公议过程进行现场直播,打破神秘感。 孙金龙要求,要更好地做到整体联动,高质量推进群众公议工作。市纪委、监察局、市行政权力公开高效运行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指导协调,推进任务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要把群众公议工作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设计、亲自上阵;要注重提升能力,大力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要注重监督制约,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要加强群众公议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回避”制度,合理给予酬劳,加强教育培训,不搞终身制;要注重实际效果,教育引导人们不断提升法治意识、规范自身行为;要注重总结提升,不断改进工作、提升水平。同时,要搞好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和投资者完善制度、规范行为。 吴存荣说,推动行政执法机关群众公议工作特别是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阳光运行,对合肥来说意义重大。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完善制度,突出重点工作;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把关键环节的工作做得更加扎实;要深入研究工作推进措施,不能走过场,确保做一个成一个;要加强协调保障工作,把相关配套工作做得更好,为合肥建设更加阳光透明、公正高效的政务环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雍成瀚说,试点工作为我们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各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水平,使广大执法机关干部和基层执法人员能够准确掌握群众公议工作的多方面要求;要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完善自由裁量基准制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