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淘汰30多家水泥和造纸等一些污染严重的财政支柱企业,崛起高新技术、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六大生态产业链,全县财政收入在连续两年分别增长48.5%和5.9%后,今年1至10月同比增长6.6%,抚宁县用发展的办法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双胜利。 多年来,抚宁县凭借资源优势和邻近秦皇岛市区的市场优势,造就了煤炭、水泥、造纸等一批支柱产业,石门寨地区小水泥企业税收曾占全县1/5,相应带来的资源浪费严重、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列为双三十重点县,是一次历史机遇。节能减排绝不仅是完成任务,而是一个调整提升产业结构的抓手,更是为子孙后代打下生态环境的历史基业。”抚宁县委书记柴志国说。 以“壮士断腕”气魄实现“绿色置换”。县长李文阁介绍,2008年,抚宁县在半个月内将全县16家机立窑水泥企业的23座机立窑、2座旋窑全部拆除,使当地百姓不敢开窗、晒衣并困扰全市多年的“北尘”污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腾笼换鸟”新建2条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紧接着,对南部6家1万吨以下造纸企业全部淘汰,新上20万吨高强瓦楞纸、白板纸项目和年产9.5万吨高档防潮茶板纸技改项目,造纸企业和县城污水全部由总投资2.27亿元的抚宁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2008年以来,抚宁县累计投入3.91亿元,先后组织实施了16项重大节能技改工程,年可实现节能量17.15万吨标准煤;先后投入5846万元,对鹤凤化工、天成化工等12家重点工业源废水进行综合治理,削减化学需氧量3992.1吨。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名为“双三十”节能减排优秀县,同时列入省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县,两年时间完成三年节能减排主要目标。 传统产业“绿色生产”。在首秦1号加热炉旁,公司能源部长张立伟介绍,由于该炉安装黑体元件大大提高热利用率,年节约标煤逾9000吨;公司采用高炉煤气余压和锅炉余热进行发电,每小时达1500千瓦;560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使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废水加工率分别达到98%和100%。循环经济又吸引一大批上下游企业,园区内已形成金属压延、水泥生产、玻璃制品及深加工3个主导产业,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相互循环利用模式和链条日臻成熟。他们创新机制,由节能公司总投资3500万元对企业生产流程进行“诊断”技改,节约的资金双方共享,当年完成节能6.7万吨标煤,基本实现原料“吃光榨净”,并在钢铁行业巨幅波动情况下,实现销售、纳税分别为187亿元、8.8亿元,成为全市销售和纳税第一大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