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已开建,大科学装置托卡马克创造新的世界纪录,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医助理”高分通过国家医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才10个多月,就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昨天从省发改委召开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除上述成果外,可用于肿瘤治疗的国产超导质子医疗系统研制也取得新突破,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已完成选址工作。
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前期工作启动
在重点项目方面,我省科创新“一号工程”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已于9月27日实质性开工建设,并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规划设计工作已经启动,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合肥先进光源预研工作正逐步开展。在重大前沿及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天地一体化网络合肥中心、离子医学中心、大基因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平台的具体建设方案正在进一步优化。
此外,作为国家科学中心重要载体和展示窗口的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已于近日完成选址工作。据合肥市发改委副主任程宗好透露,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已选址在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董铺水库附近,总规划面积2200多亩。首期600余亩土地已经确定,目前正在开展环评等前期工作。
滨湖科学城规划将汇聚全球智慧
今年9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方案(2017-2020年)》印发。根据方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规划建设滨湖科学城,即在高新区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核心区和成果转化区,围绕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科学岛)建设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建设教育科研区,今后将引导大科学装置、交叉前沿研究平台等创新资源集中在此区域布局。
合肥市近期将启动滨湖科学城规划,按照“尖端引领、集中布局”的原则,借鉴国际先进理念,邀请国际一流设计单位和专家,从空间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等各个方面,高起点规划建设滨湖科学城。
未来在建设布局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对重点项目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引进一批、淘汰一批、置换一批、谋划一批”,对存量项目按“成熟一个、论证一个、决策一个、实施一个”定期进行评估。
超导质子医疗系统研发取得突破
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产业创新转化平台之一的离子医学中心,开展的国产超导质子医疗系统研发日前获得重要突破,核心部件CBCT图像引导定位系统研制成功。下一步,将加快推进CBCT图像引导设备产品化,完成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在国内外市场推广使用。
“普通的CT是一维或二维的,而CBCT则是三维的照射。这一图像引导定位系统就好比一个‘瞄准器’,能够精准定位到肿瘤的病灶进行治疗。”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党委书记王英俭介绍,CBCT是质子医疗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之一,是实现肿瘤精确放射治疗的基石,其成像质量与定位精度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精准定位肿瘤,降低放疗时对肿瘤周边的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