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就是为市场各方主体提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将各类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的公共性平台。近年来,随着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深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凸显。如何更好地提供“服务”,合肥公共资源交易给出了自己的“ 答案”,那就是探索利用“标准”提升服务,以标准化的服务促进公共资源交易的规范、高效。
在2016年1月27日国家标准委组织的“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评估中,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以综合得分97分的佳绩成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首个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单位,也是安徽省各类国家级标准化试点评估中的最高得分。7月31日,国家标准委发文公布合肥市招投标服务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合格。
从服务业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启动到完成试点验收,再到由试点单位积极向示范单位迈进,合肥市公管局、交易中心持续修改调整标准体系文件,进一步完善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体系,不断推进国家级服务标准化水平的再提高、再升级。服务标准化已成为公共资源交易“合肥模式”的特色之一,也是区域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靓丽名片。
历时两年 持续构建服务业标准化体系
2013年12月,交易中心获批开展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交易中心始终坚持“以体系指导业务工作和以实际操作持续改进标准体系”的原则,历经项目启动、体系建立、标准实施与持续改进、评估验收4个阶段,全面规范业务管理和操作流程,并举办一系列活动、采取多项措施,让全员将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推动由“制度管理”向“标准管理”的转型升级,构建公共资源交易全新的工作管理新模式。
持续改进 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化验收
俗话说:“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实施标准化建设是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为服务市场各方主体进行程序“立法”的有益探索,更是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有效方式。合肥公共资源交易改革10年多来,长期的实践经验可以提供固化标准的条件,而标准化建设也可以反促改革实践的深入推进。经持续改进,交易中心形成体系标准201项,其中通用基础标准35项、服务提供标准97项、服务保障标准60项、服务评价与改进标准9项,探索建立了“项目操作、运行模式、服务规范、质量评价、考核监督、电子政务、形象标识、日常管理”等八个方面的标准化体系,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标准文化。通过标准化建设,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不仅实现了与全国同行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了“合肥模式”的影响力,也于2017年1月27日,通过国家标准委组织的“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评估。
梳理完善 不断更新优化服务标准
标准化让公共资源交易秩序井然,标准化为中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一个微笑、一个步伐、一个手势,一项流程、一个制度、一条规范,都丰富着标准化内涵、都是标准化的实践。标准化建设与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休戚相关,更是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品牌形象的充分彰显,标准化的服务赢得了市场各方主体的满意和信任。通过加强学习、掌握标准、规范流程等措施,交易中心将服务标准变成工作准则,充分运用于各项工作。同时,及时整理收集标准实施运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更新修改完善标准体系文本。2017年3月,交易中心对照安徽省发改委出台的《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规范总则》,拟定了《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规范细则》和各部门工作岗位规范,进一步优化独具合肥特色的公共资源交易标准体系。
积极申报 促进服务业标准化提质增效
唯进步,不止步。2017年4月,为巩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成果,推广试点成果经验,根据《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国家标准委2016年第4号公告)的要求,交易中心启动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申报工作。目前,相关申报材料已经合肥市政府、安徽省质监局推荐上报国家标准委。
“守志如行路,行十里者众,行百里者寡,行终生者鲜”。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始终坚持走服务标准化之路,始终坚持将标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将标准变成自觉行动,努力为服务对象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交易效率,不断传播公共事业正能量,构建规范、高效、和谐、融洽的交易环境。
|